X.d 笔记

小Web,大世界

0%

硅谷非主角回味篇

硅谷第三季完结了,10级20分钟真是意犹未尽,做为已经很少追剧的中年IT宅来说,此剧深入技术宅心,虽然里面也有不少不切实际的剧情,但完全不影响对剧的评价。

虽然才短短的不到30集,但发生的事实在太多,听说制片人为了给角色,公司定型,非常大面积调查了在硅谷实际上的公司和员工,很大程度上的体现出了硅谷的实际状况,包括码农、公司领导人,投资人等众多角色。看的出来制片人想把这些技术公司的各种现状都想在剧中体现一把,之所以会出现一些不切实际的剧情主要是浓缩度太高,太多的故事映射到有限的角色里面。但实际中,这些事确又的确会发生在不同的公司及不同的团队,不同的人身上。

非主角回味篇就是短短的回味下 Richard 创业团队之外的事,其实我感觉有些东西仿佛比主角团队更有看头。

第一季

其它前面的剧情都忘的差不多了,印象较深的就是第一集开头一个什么公司被Google收购后,被收购的小公司开了个酒会,还请了摇滚歌手,被收购的Google收购的公司都成了富翁,貌似创业被收购才是王道。但这些富翁(码农)们确又没什么情调,摇滚小子完全没办法High起现场。

然后,被收购公司的Boss上来说几句话,一上来就吼了一句:”我太喜欢XX系统的体验了。”,害的我以为是搞笑片,然后就说软件能怎么怎么样了,当然,无聊的前奏就是配一下主要功能:make a better space 。(让生活更养好/构造更好的世界 什么什么的)。

最后一集时,在创业博客展会上,很多创业公司对产品进行展示,说了前面的功能后,最后一句都是**making the world a better place.**,有没有感觉到制片人对创业团队明显的讽刺味道。

第二季

由于饰演 Peter Gregory 的演员死于癌症,所以第二季不得不给 Gregory 换了个角色 Laura ,顺便给主角一行增加了创业难度。

Gavin 做为 Hooli 公司的 Boss,在第一季里面的博客大出风头后,当然是要兑现诺言的了,首先回想一下Gavin在第一季里面,在博客上面的产品 Show -纽核力,应该是基于压缩技术的一个平台(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生态,如 Apple 生态圈),但第二季里面,Gavin 确拿不出一个产品,甚至连纽核力具体应该干什么都完全没有方向,有一部分是来自于对主角团队的Pied Piper产生了一定的畏惧心态,其实最多的还是对自己的产品没有信心。

Gavin 这个人不算是一个无能的人,能做到 Hooli 的 Boss 应该靠的不是官二代或是富二代之类的吧,看他的表现还不错,具备一定的商业头脑与判断力,但在决策上的失误是因为思想上没有“拥抱变化”,科技行业的变化是很快的,在 Hooli 崛起时所处的环境与状大后的现在已经起了很大的变化,比如国内的某些IT大公司,其实起家时技术其实很菜,仅是因为赶上了好时候,吃到了第一块蛋糕,才慢慢壮大。Gavin算一个代表,技术懂个皮毛,他更看中的是他心中认为的那块有价值的市场前景,所以自己也懒得管自己现在在做什么(随便 Big Head去带团队也仅仅是想有没渠道套到主角团队的情报),一心想着下一步需要干什么。

第二季里面,也介绍了一个叫“尾帧”的公司的发展,通过前期偷到一些压缩算法的思想,使用自己的思维去实现,如果对于水平较高的极客而言,难度其实并不是很高,他们仿制并打开市场的能力确挺强。(真不明白这样的公司第三季为何也混不下去了。)如剧中所言,数据压缩带来的好处确实很多,其实做企业级应用软件是最好不过了,但做为一个电视剧来说,只能把技术应用到普通用户能接触到消费品上面才会有人去看,如视频直播,这也是压缩的非常重要的功能(比如目前暴风、爱奇艺等公司都有自己的压缩技术,可以把一个1G左右的高清MKV压缩到300M左右,不知道是有损还是无损,反正非常清晰,前提就是只能用他们自家的播放器去看)。这种技术用在直播上,同样的带宽配合解码就可以看高清了。

第三季

首先在片头上看到中文阿里巴巴集团的Logo了-_-!

本来只想闲谈一下周边话题,不谈论主角团队的,但感觉第三季完全是围着主角团队在转啊,只有不得不说了,关键是太符合国情了,主要是语言问题。

前半段太在工作中实在是遇到的太多。所以说隔行如隔山,做为John来说,牛人一个,各方面都无法挑剔,但语言不通(市场与技术语言)。在片中 John 很惨,请来做 CEO 最后却被T掉了,很多人都会说是 John自作自受,其实都是随了“主角情绪”去看剧,这里不论因果,John确实很惨,现实中大部分情况下技术没有剧中那么好运了,技术基本都是去给市场服务,很少听说技术能主导产品走向的,这里也可以看出 John 做为牛人的各种特征,不多说了,可以自行去角色中去挖掘。

后半段,是写给所以有的码农们的:我们产品的最终形态是给最终用户去用的,任你天马行空云端漫步,用户看不懂不会用,即使软件再强悍,也不能算是一款成功的产品,这种例子其实也数不胜数了。这里其实也是语言问题(用户与技术语言),对于硬件来说,用户还会看下配置使用了什么技术,对于软件来说,一般就是好用,快,实用等等,你给他去解释软件使用了XX驱动、XX引擎也没什么用。技术以自己的水平去设想在用户上当然结果就是悲剧了。

不说了,希望第四季赶紧出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