由于身体抱恙,好久没更新了,近两年住了三次院,真是老了就行不了,写博客的事还是要捡回来。
最近 Web 3.0 这个词比较热,看名字也是和技术人员的生计想关,于是整理下看下是什么情况。
Web 1.0 , Web 2.0
先说明:不管是 Web1.0 还是2.0 还是 3.0 都没有过正式的定义,这样的说法已经看过很多次了,而且很多说法的定义之间又驴唇不对马嘴!所以不用太过纠结于这些商业性质的定义,遇人观点与你不同,也没有互怼的必要。
国外对 Web1.0 的生命定义为 1993年 Netscape浏览器的诞生, 到 2004年 Ajax 技术在 Google地图中的应用为Web2.0的标志。(2005年,Ajax这个词才被 Google定义 《A New Approach to Web Applications, based on techniques used on Google pages》)。
2004年前,我还沉迷于网游,可以说是被毒害的一代吧,那个时候交互性最强的可能就是论坛(BBS)了,其它网站都像是一个信息集,然后又有一个像hao123这样的网站收集各类的网站信息。
Web2.0 时, Google, Baidu 代替了hao123成为了网民的入口。由于 Ajax, HTML5, 现代浏览器等的赋能,出现了很多新的形态,比如电商、社交等等,2005年腾讯发布的 QQ空间就是 Web2.0 标志性的产品。
也有这样的说法:Web1.0是只读不写,网民看互联网本质上和看报纸没啥区别,全部内容都由网站提供。 Web2.0 就是网民可以参与到网络内容的建设里面了。
Web 3.0
那么 Web2.0 有什么问题呢?回到刚才的结尾,网民既然参与到网络内容的建设里面,那么最大的受益者是谁呢?当然时平台啦,对于一些能赚多多钞票的平台也许可能会分给创作者一杯羹,但是大量创作者可能无法(或者自己不知道也没考虑过自己可以)拿到自己应得的劳动果实。
Web3.0 来了,带着一个最近几年被商业界吹上天的技术:区块链,来了!(在好多年之前我看见有个给Web3.0下定义是语义网,还是AI刚刚开始火的时候)。
区块链这个技术我具体没有研究过,据说是可能具备改变一个国家或整个世界金融体制的潜能,如果在能解决区域链技术效率慢的问题的前提下,我对此并不怀疑,而现在 Web3.0 还带着一些其它的技术而来,其实就是些年来的流行词汇: AI、 AR/VR 、元宇宙。
Web 3.0 与 2.0 的区别
列个表格对比,要说明下:这个表格是商业界目前主流的说法,其中很多是扯蛋,不太适合对比,不过还是整理一下。
WEB 2.0 | WEB 3.0 | |
---|---|---|
内容形态 | 中心化,巨头主导 | 去中心化,平等规则 |
网络交易 | 法定货币、官方平台 | 加密货币, 比如比特币、以太坊 |
身份识别 | Cookie、Session 等跟踪技术 | NFT Token |
交互编程 | HTML/JavaScript/CSS | AI,各种智能交互 |
数据存储 | 关系/非关系型数据库 | 区块链 |
社交/IM | 社交网络,微信、FaceBook 等 | 元宇宙 |
网络协议 | HTTP1/HTTP2,IPV4 | HTTP/3 , IPV6 |
技术串烧
把 AI、AR、VR、区块链、元宇宙等概念串烧成 WEB3.0 的定义,铁定是资本运作的一个小产物,做为普通民众,即不该敬仰膜拜,也无需嗤之以鼻。
大量技术可能被被现实打脸的同时,少量技术可能会成为未来赢家。
看上面的表格是以区块链为基础,最大的特点就是去中心化,但我个人认为 100% 的去中心化是即无必要,也很难实现的,所以未来的 Web3.0 也有可能是 中心化(即现在)加去中心化(即未来)的合体。
在这些技术里面,介绍一个不起眼的技术,叫 HTTP/3 目前仍是草案状态,没有成功标准。
我们现在的网络世界,都是基于 TCP/IP 和 UDP 两种协议,近年出现了一个基于 UDP 协议的 QUIC协议(快速UDP网络连接),几代 HTTP 的基础协议如下
- HTTP/1 基于 TCP/IP。
- HTTP/2 同时基于 TCP/IP 和 QUIC, 在HTTP 握手成功后,会升级到 QUIC。
- HTTP/3 基于 QUIC,弃用 TCP/IP。
简单点说,HTTP/3 性能更快,稳定性更高,可扩展性更强。解决之前队头阻塞,增强了多路复用,旨在使网页传输更快。
由于是基础协议,所以新协议发布后,能兼容现在网络应用的同时,可能有一些新的网络应用利用新的特性做出超出目前常识的应用来,具体是啥就在此展望吧。